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布时间:2015-12-23
前不久,曾任北京金融街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的王功伟接受组织调查。这位曾带领企业取得了骄人业绩、连续多年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领导干部,其落马令人感叹、引人深思。
眼下,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从昔日“好同志”蜕变为腐败分子,从“激情燃烧的岁月”堕入“暗淡无光的铁窗生涯”,原因有很多,但没把握好公私关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。
公私二字,检验官德、检验作风、检验党性。一个人真正做到公私分明,什么样的歪风邪气也侵袭不了,自然也不会走向腐败。
西汉时期重臣张安世,一心为公,从不讲私恩。他曾向上级部门推荐了某个人,那个人后来跑来感谢张安世的推荐。张安世竟因此大恨,从此不再与此人来往。是何道理?张安世认为,举荐贤才是大臣的本分,这是公事,大臣不应通过这件事来树恩立党。
与张安世同朝为官的霍光,私心为重,提拔党羽,拉帮结派、任用亲信。结果,霍光去世后,他的家族因骄奢淫逸而被满门抄斩。张安世家族却因公心为国、克勤克俭,人丁兴旺、数代不衰。
在公与私之间如何取舍,更昭见共产党人的信仰、境界和品性。延安时期,张闻天陪同来访客人参观,席间上了火鸡、海带炖肉等极少吃到的菜肴,张闻天仅吃了两碗小米饭,菜一筷子都没动。事后,有人问及此事,他答道:“菜肴是让客人吃的,我不能揩公家的油。”
像张闻天这样以公为上,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多有体现。1952年的一天,警卫员给彭德怀泡茶,他发现茶叶是管理科送来的,就火了:“管理科送来的茶叶,是招待客人的。我个人喝茶,怎么能用公家的茶叶呢?事情不大,可是个原则问题,这不是白占公家便宜吗!”彭老总要求茶分开放,个人喝茶绝不从公家茶罐拿。
公私分明到如此地步,自然不会把个人利益凌驾到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。相反,人只一念贪私,便销钢为柔,塞智为昏,变恩为惨,染洁为污,坏了一生人品。如何做到公私分明?靠理想,也靠纪律;靠自律,也靠他律;靠高标准,也靠底线。新颁布的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》第一条明确规定:“坚持公私分明,先公后私,克己奉公。”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列出的六类“负面清单”,每一条标定的都是公与私的分界线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“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”。是党员,就要使之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避免各种各样以公谋私、假公济私、损公肥私事情的发生, 做到公私分明、克己奉公、严格自律。
成败多在公私之间。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得好:“官无大小,凡事只是一个公字。若公时,做得来也精彩。便若官小,人也望风畏服。”可以说,离私心越远,离民心越近。作为心胸开阔、志存高远的共产党人,一定要有更高的境界。只有一心为公,事事出于公心,才能走得稳、走得远、事业兴。(桑林峰)